茶人專欄 |良心茶遊記(三)杭州談茶文化合作

中茶協/21/11/2022

從張天福先生家出來,已是2008年7月30日下午2點多。我們趕緊加速前往福州機場飛杭州。杭州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的會長劉楓先生在杭州等我們前去商談戰略合作。我們原計劃是7月29日下午從福州去杭州的,因為颱風「鳳凰」 作祟才推遲了整個日程。

作者前往杭州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商谈战略合作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同杭州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開展戰略合作,是劉楓會長和我年初在北京商定的。劉楓會長當時是第十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他曾先後任青海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浙江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我和他相識於杭州,由於他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並曾在青海省人民廣播電臺做過編輯、記者,因而我們有較多共同語言。我擔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我們每年春天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都能相遇。我瞭解到劉楓會長愛茶懂茶,他們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辦得很好,在茶界很有影響。因此我很想找機會向劉楓會長請教如何辦好茶文化交流協會。也可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2008年3月初,正當我開始為籌備成立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拜師訪友之際,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大會的劉楓會長約我到北京飯店喝茶。

作者很早就與劉楓會長相識。圖為劉楓先生(右一)任浙江省政協主席時到訪香港文匯報與作者(中)、香港寧波同鄉會會長李達山(左一)合影

劉楓會長首先向我介紹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是在1990年杭州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上,由海內外茶學、茶文化和茶業經濟界人士首先發起,並於1993年11月由國家農業部正式批准成立。研究會是由國家農業部主管的全國性茶文化研究團體,吸收具有一定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的團體、茶文化和茶葉界以及社會相關人士為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並聘請海外著名人士擔任榮譽職務。研究會的宗旨和任務是復興中華茶文化,振興中國茶產業,宣導茶為國飲。廣泛聯繫國內外茶文化界和茶科技界人士,研究茶的文化內涵和茶文化的現實意義;普及科學飲茶知識和茶文化知識;開展學術研究和調查研究,促進茶學和茶業經濟的發展;開展國際茶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茶人間的友誼與合作。研究會掛靠浙江省政協,總部設於杭州市。研究會首任會長是當時的浙江省政協主席王家揚。王家揚1989年春天率先倡議在杭州舉辦國際性茶文化研討會,並主持了1990年10月的首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王家揚先生1938年參加新四軍,曾任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浙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政協主席,1994年離休。2020年1月在杭州逝世,享年102歲。中國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每五年換屆,會長都是剛退職的浙江省政協主席,副會長也大多是浙江省的退休廳局官員。劉楓是2000年9月接任會長的,他2009年離任後由原浙江省政協主席周國富接任。去年底周國富離任,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浙江省政協原主席喬傳秀接任會長。

劉會長還介紹了研究會成立後開展的工作和今後計劃。據他介紹,研究會主辦或協助各地政府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茶文化活動,先後多次召開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國際茶葉大會,舉辦中國(杭州)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同時研究會積極開展茶文化研究工作,先後在國內外出版了《茶為國飲》、《中國茶文化》、《新茶經》等專著。劉會長強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今後打算進一步加強同香港、臺灣及國際茶文化界的交流,弘揚中國茶文化。因此希望委託我在香港註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香港分會。我聽後表示,根據香港基本法規定,內地社團不可以在香港註冊分支機搆。同時我建議,我們香港正籌建的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可以作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的兄弟協會,緊密合作在海外推廣弘揚中國茶文化。劉會長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並邀請楊孫西會長和我儘快去杭州商談簽署兩會的戰略合作協定。

劉楓會長晚宴

我們在當天(7月30日)傍晚才飛抵杭州蕭山機場,顧不上入住酒店就趕赴劉楓會長的晚宴。劉楓會長對我們到杭州談合作特別重視,因為這一合作由他促成,而且他巳內定離任會長,他要在離任前落實合作事宜。劉楓會長把歡迎晚宴設在楊公堤浴鵠灣虎跑路與三台山路交叉口西湖畔的皇覓樓。餐廳外觀給人古色古香的韻味,對著波光粼粼的湖面,環境隱秘,感覺愜意。包房設計很是特別,獨立於水池中間,在裡面用餐感覺非同一般,就連馬桶都雕刻了精美的龍雕。這家餐廳招牌神仙雞,非常爽滑鮮嫩,據說是採用安吉的蟲草雞,用酒,無水,燉5小時才能做得。這裡的錢塘江鯽魚也做得十分有名,最大的鯽魚有12斤,魚從錢塘江買來後要放在西湖裡養3天,其間不給魚吃任何東西,目的是為了使它的肉更緊致。劉楓會長謙和儒雅,在席間大談茶為國飲。他從2000年9月起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已近10年,為中國茶產業的發展和茶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對同我們香港中茶協合作似早就成竹在胸,笑談之間就同我們達成了基本共識和原則條款。

晚宴後我們入住杭州著名的西湖國賓館。西湖國賓館座落在西湖西面的楊公堤18號,三面臨西湖、背枕丁家山,被稱為躺在西湖上的國賓館。以前這裡叫劉莊,又名水竹居。劉莊由廣東香山人劉學詢(1855-1935)所建。劉學詢祖上經商起家,世居廣州西關「劉園」。他24歲中舉,北上會試後南歸時來到西湖。飽賞西湖美麗風光,又在楊公堤上看到臥龍橋邊的郭莊,好生羡慕。以「新科舉人」名義上門求見郭莊莊主,因主人當時正在會客,遭到婉拒。劉學詢於是發願要在當地造一座更好的園子。七年後劉學詢考中進士,因為做官不如意,步入商界成為廣東巨富。1898年43歲時重返杭州,高價買下丁家山南面緊傍西湖的大片土地,開始按他自己的造園理念和藝術建造「水竹居」。歷時8年、耗銀十余萬兩 ,於1905年底才建成水竹居,即劉莊。劉學詢將廣州劉園中的名貴花木悉數運抵杭州。又搜羅嶺南各色精緻傢俱無數,分置於「水竹居」內。園內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一石一瓦,都經過他再三考慮才安置上去。每一間房屋,都各有不同的形態和特色。因此,水竹居的亭園、房舍,乃至當時的起居、飲食,頗帶嶺南風情。水竹居,除了水便是竹。水,可達外湖,到湧金門;竹,能覆蔭,寧靜致遠,為做人需有的品行。水竹居背山瀕水,環境幽靜,建築典雅,陳設古樸。樓臺水謝,曲橋亭廊,與山水互為因借,佈置得體,獨具東方園林特色,博覽西湖之美,又最得天趣,故被譽為「西湖第一名園」。劉莊幾乎被水竹所蓋,看不出世間日常的生死、喜怒和紛爭。但據說後來劉學詢由於為孫中山革命籌款發生債務問題,水竹居曾被查封拍賣,標價高達兩千萬兩白銀。1916年,浙江督軍安排康有為到水竹居避暑。康有為覺得那一帶是風水寶地,索性買下水竹居北面丁家山下的一片土地,建造了自己的園子――「一天園」(康莊)。1953年,「水竹居」的最後一位主人、劉學詢的八姨太范媛英將劉莊獻給國家,劉莊遂被定為浙江省第一招待所。1954年劉莊改建為國賓館,將昔日的韓莊、楊莊、康莊、范莊攬於其內。現在國賓館的建築和佈局,是我國著名園林建築大師戴念慈重新設計改建,又經過新舊世紀交替之年大規模翻建整修而形成的。改革開放前,西湖國賓館主要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國家元首,為西湖邊上一片極為神秘之地。這裡曾接待過美國總統尼克森、布希、奧巴馬,南非總統曼德拉、法國總統蓬皮杜等四十多位外國元首和政要,見證了許多中國現代史的重要時刻,留下了眾多偉人足跡和重大事件的歷史遺跡。

杭州西湖國賓館,每一個角落都詩情畫意

我以前到杭州,西湖邊的劉莊、汪莊和郭莊等名莊都曾住過,但劉莊是我最愛,因為住在這裡,可盡享春訪桃花夏觀荷、秋來賞桂冬瞻松之趣,更有竹風一窗,荷風半床的清恬之境。我每次住劉莊,都會在院中湖畔盡情遊覽,樂不思歸。國賓館整個酒店就是一座巨大的中式庭院,廣達36萬平方米,植被覆蓋率80%。在瀲灩水光、綠雲紅花掩映下的古園中,亭臺樓閣、小橋水榭、曲廊修竹、古樹奇石,幽靜典雅,入眼皆景,每一個角落都美得詩情畫意。置身其中,如進仙境,令人頓時忘卻塵世間的喧囂。我們這次住在8號樓,是比較新的綜合樓,房間面積比較大,設施現代方便。一樓房間自帶庭院,院內擺有精美茶具,捧一杯茶在庭院看書,感覺就是一日小神仙。辦完入住,已過晚上十一點。陪同我們的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官員還執意請我們在一樓庭院中喝一杯上好的西湖龍井,過一會小神仙之癮。香港文匯報浙江辦事處主任夏雪和副主任章子峰等也一直陪我們到夜深。

作者2007年在杭州西湖國賓館

第二天(2008年7月31日)早上,我和楊會長相約一早就到西湖邊散步賞景。國賓館坐擁2000多米湖岸線,大小內湖蜿蜒,號稱西湖裡的西湖。我們在濛濛細雨中漫步來到賓館中最有名的一號樓。一號樓最靠近西湖,是毛澤東主席住過的地方。毛主席先後27次下榻西湖國賓館(劉莊),他稱杭州為第二故鄉。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率領憲法起草小組第一次住進一號樓。在這裡和各界專家起草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草案。那時康有為的「一天園」(康園)還未被併入劉莊。「一天園」在丁家山下。丁家山是杭州南高峰的支脈,西接大麥嶺,三面臨湖,與白堤上的孤山隔湖遙遙相對,故又稱「小孤山」。清雍正九年(1731年),李衛在此山開闢山道二百餘級,沿途遍種桃花。在山頂俯瞰西湖景色,水天一碧,故又名「一天山」。山上建有一亭,可遠眺湖景。亭右有座舫室,軒檻臨空,從低處向上望,宛若行駛在綠波之上。舫室前面,狀如芭蕉的石塊林立,下有一天然小池,泉水從石罅進出,清趣冷然。半山腰處,有一座圍廊寺閣,綠色琉璃瓦屋面,是當年毛澤東起草我國第一部憲法的地方。一號樓樓外有株紅梅樹,站在樹下可一覽湖光山水。據說毛澤東經常在此信步湖畔,思考第一部憲法的章節。在樹邊的石頭上,用紅字刻著「毛澤東賞雪處」。1954年1月23日,杭州下起幾十年未遇的大雪。24日大雪初晴,毛主席一早就起來到西湖邊看雪景。他身穿深色呢子大衣、頭戴淺灰色呢帽,兩手合插在身前,含笑站立在湖畔的石欄處,讓攝影師侯波幫他拍照。一片白雪激發起毛主席的激情,他興奮地帶領工作人員驅車郊外,沿著錢塘江觀雪玩雪。

作者和楊孫西會長在西湖邊

一號樓還是周恩來總理同美國總統尼克森開啟中美建交大門的地方。1972年2月26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周恩來總理陪同下到訪杭州,入住的就是西湖國賓館一號樓。一號樓牆外有一個露天水榭,在水榭賞西湖,十景中的五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蘇堤春曉、南屏晚鐘和曲苑風荷,皆可一覽無餘。從水榭探出身去,可以看到綠樹掩映中有個臨水的亭子,這就是八角亭。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森在八角亭中就中美聯公報進行了通宵達旦的談判,最後在八角亭中草簽了震驚世界的《中美聯合公報》。八角亭面積很小,僅約15平方米,只能容下6張單人沙發,但有數面大玻璃窗直面西湖和蘇堤。據稱當時談判選擇在八角亭,可能是因為這裡景觀絕佳,可緩解激烈的談判情緒。     

西湖水榭

7月31日上午,楊孫西會長和我前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拜會,研究會副會長宋少祥、副會長兼秘書長沈才土和副會長程啟坤、梁朝清等熱情接待並同我們親切會談。我們很快就達成了協定,我和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沈才土隨即簽署了兩會的戰略合作協定。中午,浙江省委宣傳部長黃坤明在杭州龍井草堂宴請我們,浙江省工商局長鄭宇民和研究會副會長沈才土、呂建楚、梁朝清出席。

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龍井草堂在杭州西湖區龍井路399號,我是第二次來此用餐。第一次是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浚生同志在這裡請我,張浚生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我們是老同事、老朋友。龍井草堂所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園林。整座庭院園林占地 10 畝,水中列小島,水面架小橋,精巧素雅,曲折婉轉,令人有源流無盡之慨。點綴其間的亭、台、樓、閣、廊,或出沒於綠樹叢中,或穿行於假山之間,真有一派人間仙境之感。院內不設散度,僅有8個包廂。琴棋書畫四個包廂,三個小院(朱德廳,主席廳和恩來廳),還有一個枯榮亭,枯榮亭的風景最好。房間佈置得相當典雅,筆墨書畫次第排開,硯臺作煙灰缸,摺扇是點菜單,擺設都是「從農家收來的古董」。小包廂放八仙桌,大包廂可以容納12至15人,還有雅座可以喝茶。龍井草堂主打杭幫菜,招牌菜是龍井蝦仁、蟲草老雞湯和老鴨湯,還有一些菜名別致又有趣,如「無名英雄」就是魚湯,「捨得」就是炒青菜。據稱食材均是綠色無污染,都是當天到全市各農家收購來的。菜品注重原汁原味,廚師燒菜不用味精,都用高湯。上菜也有講究,先上一碗豆漿,自配調料,然後菜肴才依次而來。每上一道菜都有專人進行講解。

黃坤明先生在杭州龍井草堂宴請作者一行

黃坤明是福建人,長期在福建龍岩和浙江湖州等茶區工作,對茶和茶文化很瞭解。他擔任浙江省宣傳部長後十分重視茶文化的研究推廣,因此對浙江同香港兩個茶協會的合作很關心也特別支持。開席前,黃坤明請我們品上好的獅峰龍井,並同大家一起暢談浙江茶文化的歷史。浙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有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而且是茶聖陸羽寫出《茶經》的地方。據記載,西元760年,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對人類生活和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陸羽著作茶經成為茶聖,與他長期生活在自古產茶飲茶的富庶之地湖州有關。陸羽的後半生,基本上都是在江南水鄉湖州度過。他的朋友,他的業績,也基本上在湖州。湖州為《茶經》的誕生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滋潤的營養。

陸羽墓

陸羽在湖州遇見茶僧皎然大師是他人生的轉捩點。皎然是中國山水詩創世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他為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皎然無疑是陸羽事業人生轉折過程中的大貴人。陸羽初到湖州時,有兩三年時間借居在湖州西南二十裡的杼山妙喜寺,那時妙喜寺主持就是茶僧皎然。皎然讓陸羽安居寺內研茶,陸羽從此結束了動盪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著落。皎然盡心盡力為陸羽開展茶學、茶業研究提供場地、設備、經費等物質保證,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在苕溪之濱為陸羽修建「苕溪草堂」,提供安靜的寫作環境。皎然住持的妙喜寺在長興顧渚山置有茶園(後為貢茶基地),這個茶園就是陸羽《茶經》最好的實驗室、試驗基地。陸羽寫作《茶經》,也受到皎然寶貴的指導和啟發。皎然交友廣泛,閱歷豐富,對佛門茶理修煉很深。那時的佛寺飲茶早已成習,有些寺院設有專門的「茶堂」,有些寺院專門派有「茶頭」及「施茶僧」,用以燒水煮茶佈施茶水。陸羽在妙喜寺寄居期間,他們經常詩論、探討。陸羽寫成《茶經》三卷後,皎然認為陸羽閉門寫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毫不客氣地對陸羽提出批評,讓陸羽深入茶山研究茶葉載培、管理、採摘、煎制等茶事,以補充、修改《茶經》。陸羽受教於皎然,經常深入山區,早出晚歸,拜泉品茗。他走遍了湖州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顧渚山區的主要山嶺峽谷。顧渚山一帶屬互通山脈,往西北為鳳亭山,連接西咽山,中有懸腳嶺,海拔250米,以分水線與江蘇宜興為界,分水嶺以北屬江蘇宜興。東臨太湖,西南峙海拔1578米的龍王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其間峰巒疊障,翠竹叢生,雲霧繚繞,溪水潺潺,土層肥厚,具有產茶的理想條件。陸羽考察顧渚山茶區後,撰寫了《顧渚山記》,並按茶葉品質寫進《茶經》:「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長城縣顧渚山谷……」。顧渚山紫筍茶名,源出於此。陸羽與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們的友情達到了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渝的超然境界。皎然既是陸羽的長輩、老師,又是陸羽後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隨,交往時間最長、學術探討最多,關係情義最深的兄長與良師益友。皎然不斷鼓勵陸羽把《茶經》寫好,寫出來,並出資資助印刷。或許正是如此,陸羽最終定居湖州,並逝於湖州,與湖州的青山綠水永存。西元804年,當陸羽走完了漫長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後,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濱,以伴隨他生前最好的篤友皎然上人。

茶僧皎然

陸羽孤兒出身,但一生中常有貴人相助。他兒時因被寺院收留為禪師煮茶,才影響了他後來的命運。在湖州,他遇到的另一位大貴人是大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是唐代名臣,曾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和太子太師,因剛正不阿被奸臣害死。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很高,僅次於王羲之,被稱為「亞聖」。在陸羽隱居湖州12年後,顏真卿被貶湖州任刺史。有認為陸羽與顏真卿的交往是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段落。顏真卿對中年陸羽的思想產生過巨大影響。如果陸羽沒有遇到顏真卿,他的人生局面可能是另一個樣子。顏真卿學識淵博,胸懷博大,性格正直剛烈,他到達湖州後,立即形成了「群賢畢至」的生動活潑局面。那時顏真卿在妙喜寺招隱院編纂《韻海鏡源》。《韻海鏡源》是將圖書資料經過有計劃的廣搜細存,加以編纂、分類,以方便檢索的一部大型類工具性圖書。顏真卿幾乎用了畢生精力,最後在湖州任上編纂成文字音韻學巨著《韻海鏡源》360卷。在湖州參與修書者的有皎然、陸羽等58名東南文士,集中了當時文化界的許多精英。這部書的修纂在湖州掀起了一波波遊宴唱和的高潮。顏真卿像塊巨大的磁石,把官、民、隱、野、道、僧、學者、文士等詩人名士聚集在杼山,杼山一時形成儒、釋、道合流,詩、茶、禪合一的格局。皎然主持的杼山妙喜寺成為活動的中心,而陸羽恰寓居此地。正是在這種氣氛中,陸羽擴大了視野,增長了學識,結交了朋友。陸羽借機搜集了許多珍貴的茶事資料,得以完成《茶經》的寫作。《茶經•七之事》記述的歷代嗜茶飲茶的名人和典故,其中提到的吳烏程侯孫皓、吳興太守陸納、納兄子會稽內史陸俶、謝冠軍安石、武康小山寺釋法瑤和河內山謙之等,都是發生在湖州歷史上與茶事有關的名人和典故。顏真卿不僅讓陸羽參與編書,讓他施展才學,有一個謀生的方式;還在杼山為陸羽寫作專建一亭,因亭建成於癸醜年、癸卯月、癸亥日,故名三癸亭。在顏真卿的支持和鼓勵下,陸羽才最後為《茶經》定稿,為世界茶科學、茶文化獻出了成果。有史學和茶界人士認為,沒有皎然,就沒有陸羽的寫作基礎;沒有顏真卿的識才愛才助才,陸羽不會成為「茶聖」。同時,皎然和顏真卿等經常有意無意為陸羽組織「苕溪茶會」,帶領詩茶愛好者舉辦「剡溪詩茶論壇」。他們與陸羽詩文酬贈,共同探討飲茶藝術,寫下許多饒富韻味的茶詩。他們還共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風尚,並以論壇、會議、活動、詩歌等形式進行有影響力的傳播。唐代茶詩大盛,茶道與詩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來了亙古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唐代名臣 顏真卿

浙江也是日本茶種和茶文化的來源地。唐朝時有不少日本僧人在浙江天臺山留學,研習佛法並修學茶藝。日本僧人最澄回國時將茶種帶回了日本,另一位日僧榮西回國後寫成著名的《吃茶養生記》,被譽為日本的「茶祖」。

席間,黃坤明多次表示熱烈祝賀兩會順利簽定戰略合作協定,還向我們提出了不少研究推廣茶文化的建議,希望兩會合作切實加強在海外弘揚中國茶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 黃坤明部長當年(2008年)10月21日到香港出席活動期間,專程到香港文匯報參觀訪問,交談中他還特別問起兩會合作情況。坤明同志2012年調任杭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繼續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南下廣東擔任廣東省委書記。

黃坤明先生訪問香港文匯報

 專欄作者簡介
張國良先生是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執行會長;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雲南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曾任香港文匯報董事長、社長;新華社秘書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總編輯及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新華社香港分社改名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後,曾兼任新華社香港特別行政區分社社長 。

    新聞中心

  • 茶人專欄 |良心茶遊記(四)香港成立中茶協

    25/11/2022

  • 良心茶遊記(三)杭州談茶文化合作

    21/11/2022

  • 茶人專欄 | 良心茶遊記(二):頂著颱風請顧問

    18/11/2022

  •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國良先生的力作「良心茶遊記」隆重「開播」了。

    31/10/2022

  • 回歸之後,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的茶文化、茶產業進一步交融,開啟了茶業發展的新機遇。

    24/07/2022

視頻

  • 2021香港國際茶展回顧